闸瓦与制动器摩擦产生制动力,调节闸瓦对制动盘的正压力来改变制动力,正压力由油压与碟形弹簧作用所得。工作时,油压达大值,正压力为 0,制动器处于松闸状态;当设备制动时,电液控制系统自动减小油压,正压力调整为大值,实现制动要求。
JTP 矿用绞车盘形制动器的主要特点是闸瓦不作用于制动轮上,而是作用在制动盘上。由于盘形制动器反应迅速、动作快,它的安全制动空行程不超0.3 s,比油压块闸制动器安全制动空行程时间 0.6 s缩短了一半。
盘形制动器使用中存在问题
1、液压油管问题
盘形制动器上的液压油管及接头损坏的非常频繁,分析原因是:由于该液压油管使用的是铜管,其长度及弯曲的形状在次安装时是一次成形的,其互换性差;同时在拆除过程中维修人员没有做记号和编号,导致安装时维修人员仅靠感觉进行安装。经多次拆除、安装后,液压油管的安装顺序混乱,已无法回到初的顺序,甚至几台绞车的液压油管掺和到一起使用。另外液压油管在运输中因多种原因被损坏而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。
2、液压缸密封问题
盘形制动器在使用维护中发现液压缸的漏油现象比较频繁,初次安装虽没有问题,但使用一段时间和多次安装后出现漏油现象,经现场将液压缸拆开多次观察,主要由于液压缸上的骨架油封的唇口受到磨损所导致漏油。盘形制动器液压缸密封圈使用的是 YX 形橡胶密封圈,也叫骨架油封[3];分孔用和轴用两种,材料为丁腈橡胶(NBR)。因此造成了盘形制动器液压缸漏油,密封圈的消耗量大,液压油损耗较多,频繁影响生产,同时存在安全隐患。
制动器制动与松闸过程中正压力的变化过程不同。而制动器松闸时综合阻力与蝶型弹簧保持一致方向力,导致盘形制动器作用在制动盘的正压力不同。盘形制动器的运作原理是油压松闸,弹簧力制动当液压油进入油管时,蝶形弹簧组被压缩,随着油压的升高,碟形弹簧组被压缩并储存弹簧力越来越大,闸瓦离开闸盘的间隙随之增大,此时盘型制动器处于松闸状态,调整闸瓦间隙为1mm:当油压降低时,弹簧力也随之释放,推动带筒体的衬板连同闸瓦,使闸瓦向制动盘方向移动。
当闸瓦间隙为零后,弹簧力作用在闸盘上产生正压力,油压减小,正压力则增大,当油压P=0时,此时在正压力的作用下,闸瓦与闸盘之间产生摩擦力大:当PPmax时,所有制动闸全部打开,正压力为零。
盘式制动器是由盘形闸(7)、支架(10)、油管(3)、(4)制动器信号装置(8)、螺栓(9)、配油接头(11)等组成。盘形闸(7)由螺栓(9)成对地把紧在支架(10)上,每个支架上可以同时安装1、2、3、4对甚至更多对盘形闸,盘形闸的规格和对数根据提升机对制动力矩的大小需求来确定:
盘形闸构造
盘形闸由制动块(1)、压板(2)、螺钉(3)、弹簧垫圈(4)、滑套(5)、碟形弹簧(6)、接头(7)、组合密封垫(8)、支架(9)、调节套(10)、油缸(11)、油缸盖(12)、盖(13)、放气螺栓(17)、放气螺钉(19)、0形密封圈(20)、Y*密封圈(21)、螺塞(22)、Y*密封圈(23)、压环(24)、活塞(25)、套筒(26)、联接螺钉(27)、键(28)及其它副件、标件等组成。
盘式制动器的调整
1)、盘形闸放气与闸间隙的初调整
旋转调节套(10),让制动块(1)与制动盘接触(注:为防止切断活塞上的密封圈而产生漏油现象,因此,在安装或检修后次调整闸瓦间隙时,将调整螺栓向前拧入使制动块(1)与制动盘贴合)。然后向盘式制动器充入约0.5Mpa油压,将放气螺钉19稍许松开放气,直到冒油无气泡时放气完毕,重新拧紧放气螺钉19;然后分三级进展调整,即次充入大工作油压(注:实际需要大油压按整个提升系统满足各规程、标准、平安运行的要求进展计算的结果设定)的三分之一油压,制动块(1)由于碟形弹簧缩使之后移,随之将调节套(10)向前拧入,推动制动块(1)与制动盘贴合上,第二次充入大工作油压的三分之二油压,重复将调节套(10)向前拧入,推动制动块(1)与制动盘贴合上,第
三次充入大工作油压调整闸瓦间隙为0.5mm,再反向旋转调节套(10),使制动块(1)与闸盘间隙增加到0.8mm,将调节套(10)的锁紧螺钉拧紧。
液压制动器的结构如图所示,主要有调整螺母1、活塞2、缸体3、基架4、碟形弹簧5、闸盘6、闸瓦7、制动盘8组成。液压组件可单整体拆下并更换。
液压制动器的制动力是由闸瓦7与制动器8摩擦而产生的。因此调节闸瓦对制动盘的正压力即可改变制动力。而制动器的正压力N的大小决定于油压P与蝶簧5的作用结果。机电设备正常工作时,液压P达大值,此时正压力N为0,并且闸瓦与制动盘间留有1-1.5mm的间隙。即制动器处于松闸状态。当机电设备需制动时,根据工况和指令情况,电液控制系统将按预定的程序自动减小油压以达到制动要求。当闸瓦7磨损,制动器与制动盘的间隙大于2mm时,通过调整螺母1来调整闸瓦间隙。